甘肅省

甘肅蘭州導遊就說甘肅蘭州乾旱少雨,年降雨量60毫米,敦煌39.9毫米,但是年蒸發量高達3000多..是降雨量的60倍,空氣乾燥..而我們初到這就帶來大雨,天氣溫度是10度以下…

蘭州總面積13085.6平方公里,總人口314.25萬,位於甘肅省中部,是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也是西北地方的交通樞紐和旅客集散地(中國路督心臟)。蘭州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古名”金城”,一說取固若金湯之義,一說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金”位。有此”地位”,當是由於蘭州的地勢特徵。蘭州的地形為狹長的河谷盆地,概括說來是兩山夾一河,河是費河,穿城而過,山則是南面的皋蘭山和北面的白塔山這樣的地勢使蘭州在歷史上就是軍事要塞,在古絲綢之路上也是咽喉要衝。可說是,蘭州是絲綢之路同時興起的一座歷史古城,河西走廊的起點,無論是唐玄奘西去印度,還是馬可.波羅探險旅遊,或者是成吉思汗南征北戰,蘭州的是必經之路。

 

到蘭州,應當記住這樣一首古謠:”古老的水車悠悠轉,羊皮筏子塞軍艦,吉祥葫蘆牛肉麵,還有百合與洮硯。”而現代的蘭州則因 三個”一”聞名:一條路(冰河馬路):一本書(讀者):一碗麵(牛肉拉麵)。

*可惜的是我沒品嘗到蘭州最有名的馬子祿的牛肉麵*蘭州牛肉麵有五大特色~ 就是「一清、二黃、三白、四綠、五紅」,一清是指「湯要清亮透徹」、二黃是「麵條要爽滑透黃」、三白是湯內必放「蘿蔔要切片瑩白」、四綠是「湯要漂著翠綠的蒜苗、香菜和小蔥」、五紅是「辣椒油要紅的熱情火爆」,為蘭州牛肉麵的正宗。也是蘭州人鍾愛的早餐

 

 

蘭州水車園位於市內濱河路西段,東鄰黃河鐵橋,西鄰黃河母親雕像,北望白塔山公園,南近白雲觀,是濱河路旅遊線上重要一景。

水車在蘭州的使用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是蘭州市古代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蘭州水車,也較天車’’翻車灌車老虎車,立于黃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轉動;枯水季則以圍堰分流聚水,通過堰間小渠,河水自流助推。當水流自然衝動車輪葉板時,推動水車轉動,水鬥便舀滿河水,等轉至頂空後再傾入木槽,源源不斷,流入園地,以利灌溉。

*感謝網友小陶子願意將照片借我引述(上圖蘭州水車園和下圖羊皮筏子)*



一個羊皮筏子一般由13or14只羊皮組成,匠人們一直堅持著古老的充氣辦法-在某個開口處圖一點油,用口吹氣

 

蘭州的黃河溫柔而又安祥,波瀾不驚,默默的澆灌著兩岸貧瘠的土地。她好像一縷春風拂過少女的秀髮,像母親的手拂過小孩的臉。

黃河華夏五千年歲月最真實的見證者,所有的歷史都在她眼中,在黃河流經的悠悠歲月裏,先賢聖哲思索著社會人生,詩人才士吟唱著民族悲歡,史官文臣紀錄著歷朝興衰;在黃河流經的地上,孕育了代代的炎黃子孫,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之根都與這華夏文明的源泉-黃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黃河流域市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之地。

                                          感謝小陶子熱情贊助圖片-黃河母親像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是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目前中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亮眼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長六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和一嬰兒組成構圖。分別像徵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除此之外那小孩你認為是男生還是女生呢?導遊說你認為是男生就是男生,妳若認為是女生就是女生象徵男女平等..另外為什麼只有一個小孩?導遊說正好可以順便提倡一胎化...*

 

白塔公園位於市北,因為山頭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該寺使建於明朝,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面七級,高約17米,上有綠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准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間。登白塔山頂,可俯視蘭州市容,白塔與黃河上的鐵橋構成雄渾壯麗的畫面,成為蘭州市的象徵之一。

白塔山以白塔而得名。白塔寺在山巔,相傳為紀念元代以為去蒙古謁見成吉斯汗而病故於蘭州的西藏喇嘛而建。明正統年間(1436-1449),為鎮守太監劉永成沖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巡撫綽奇補舊新增,擴建寺址,改名慈恩寺。


 

 

到中國旅遊發現很多有趣的事...人總是相信山不再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天地萬物都神..樹.石.山.湖樣樣都可拜....導遊說繞塔3圈會帶給自己及家人朋友..平安健康,所以我也不例外跟著繞了3圈乞求家人朋友健康順利..可是..每到一個小景點只要導遊說這石頭...如何..這雕刻..摸了如何就一窩鋒有人跑去摸一下...有時候我種覺得有被導遊耍的感覺..

 

黃河鐵橋位於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市內標誌性建築之一。鐵橋建成之前,這裡設有浮橋橫渡黃河。浮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西元1386-1389),名叫鎮遠橋,今尚存建橋所用鐵柱一根高達3米,重約數噸,上有洪武九年字樣。

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改浮橋維鐵橋,是黃河上游第一座鐵橋

 

arrow
arrow

    惠質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