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兒井

 

吐魯番市區西郊約9公里

門票人民幣20 

生活在年降雨量僅16毫米、水分蒸發高達3000毫米的吐魯番盆地,全賴「坎兒井」解決缺水的困擾

據統計共有1158條如果將它連接起來長度可達5000餘公里,它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它不是井,是人工開鑿的地下河,讓水在地下流淌,減少蒸發以便儲存。

坎兒井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四部份組成。 從天山溶雪引發的潛流上游開始,每隔20公尺挖一豎井,一直挖到下游低處,挖出水面,並由井底的暗渠將豎井連接起來,引上地面灌溉、使用, 全由當地農民憑雙手及簡單工具,打井挖渠的。

 

空照圖(照片來源:網路擷取)


剖面圖(照片來源:網路擷取)

打造坎兒井,首先由經驗豐富的水工尋找水源充沛的地帶,順著山勢、源頭,每隔二、 三十公尺 垂直向下掏挖豎井一口,地勢高的豎井最深可達六、 七十公尺 ,地底再鑿以橫向的暗渠接通所有的豎井。

 

一條坎兒井動輒由上百座豎井構成綿延數公里的地下渠道,地下滲水匯聚在暗渠,順著渠道引流出地面,最後澇壩(即蓄水池)儲存起來。

 

有人說,早在漢代就出現了坎兒井這門技術,隨後才由中原傳入新疆;也有人認為,坎兒井是透過絲路從中東伊朗一帶流進西域。儘管坎兒井的起源眾說紛紜,但這些艱鉅的工程全賴居民以鍬鏟籮筐等原始工具完成,造就吐魯番地區多達1158條的坎兒井,總長度達5000多公里,出水量達3億立方公尺,和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列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它是戈壁綠洲的生命之源。



豎井

暗渠

每條坎兒井的長短各不相同,長可達20公里,短的只有100公尺左右。聽說最古老的坎兒井是土爾坎兒孜,它位於吐魯番市恰特卡勒鄉莊子村,全長3.5公里,日水量可澆20畝地,至今已使用470多年

明渠

坎兒井的歷史源遠流長。漢代在今陜西關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術的創造,稱井渠法。漢通西域後,塞外乏水且沙土較鬆易崩,就將井渠法取水的方法傳授給當地的人民,後經各族人民辛勤勞作,逐漸趨於完善,發展為適合新疆條件的坎兒井。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興建的

~水質清澈還看的到小魚~

 

據史料記載,由於清代政府提倡和屯墾措施的採用,坎兒井曾得到大量發展。清末因堅決禁菸而遭貶並充軍新疆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吐魯番時,對坎兒井大為讚賞。

 

1845(清道光25)正月,林則徐赴天山以南開墾地,途經吐魯番縣城,在當天日記中寫到: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弱,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

 

坎兒井的清泉繞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州戈壁變成綠洲良田,生產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現在,儘管吐魯番以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著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在外看到公安車在那宣導交通安全

 

吐魯番現存名氣最大的坎兒井是米衣木 阿吉坎兒井,它是維吾爾族人米衣木 阿吉開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它全長5公里,最深處為80公尺,日水量可澆地70畝,已有200年的歷史。


還沒按下快門小朋友就要過來看照片~所以就變成這樣了

此次出門就準備了很多糖果跟鉛筆送當地小孩誘騙他們讓我來拍照

 


穿開當褲的小孩

arrow
arrow

    惠質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